傈僳族生活习俗中的森林康养元素分析
傈僳族生活习俗中的森林康养元素分析
关丽英
(西南林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云南昆明 650224)
摘要:森林康养因其科学、有效、环保的先进理念而处于持续发展中,少数民族的康养习俗还未得到充分开发应用。傈僳族的生活环境和游猎迁徙模式使其具备许多有益身心健康的习俗。运用文献收集法、比较研究法与归纳分析法分析傈僳族的日常习俗,及其族群火灸法、温泉浴法、药浴法、洗滴法、食疗法、自然疗法等方法的现代医学原理,提出将傈僳族健康的生活习俗应用于森林康养实践中,为我国的森林康养提供少数民族习俗康养模式,以期进一步促进森林康养业的发展。
关键词:森林康养;傈僳族;生活习俗;少数民族节日
DOI:10.14051/j.cnki.xdyy.2023.02.055
森林康养是指在有良好保健功能的森林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防治身心疾病的一种行为方式。自200年前德国兴起森林疗养以来,世界各地的森林康养已经形成了多种模式:德国的森林医疗模式、美国的森林保健模式、日本的森林浴、韩国的森林康养福祉等,我国的森林康养基地正在蓬勃建设中,还未形成自己的模式。
森林康养起源于德国,170多年前,巴特沃利斯霍芬小镇的克奈普神父患了肺结核,这种疾病当时被认为是不治之症,他采用水、植物、运动、营养、平衡5种元素并用的理念,治好了自己的病。此后,克奈普神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森林浴基地,如今,森林康养已纳入德国公民的医保。此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也相继开展了森林康养活动,日本起步晚,但发展很快,2004年,日本成立了森林疗养学会,开始进行森林环境与人类健康相关的循证研究,证明森林具备促进身心健康的功效。特别是李卿博士的《森林医学》一书详细介绍了森林康养对人体影响的详细数据,奠定了康养循证医学的基础。国外的森林康养非常重视森林环境中负离子和芬多精的作用,但却对少数民族在森林中的康养活动认识研究不足。
我国自古就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天人合一的理念深入人心,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隐居于幽深竹林,皇家行宫亦处于森林茂密地,皆以优良的森林环境调养身心。我国最早发现清新的空气和植物散发的芳香物质可以医治疾病,唐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认为山林深处是佳境,明代医学家龚廷赞认为山林可以延年,这些观点比克奈普神父的森林浴理念要早1000多年,因此,我国的森林康养自古有之,只是未能概念化而已。2000年前后,我国从西方引进森林康养以来,近20年间,已建立了多处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如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天津市九龙山森林康养基地等96处。但是我国的森林康养基本还停留在于森林中进行徒步、瑜伽、林间作业等国外方式进行康养,没有进一步发挥国内少数民族健康生活习俗在森林康养中的重要作用。
1慄僳族生活的自然环境
傈僳族居住的地区,雨量丰沛,森林繁茂,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怒江河谷两岸,年降雨量约为2500mm,日照约为1900h。此处青山环绕,江河纵流,澜沧江、怒江、独龙河如3条巨龙滋润着这片土地,东西两岸为海拔4000m以上的碧罗雪山与海拔5000m以上的高黎贡山,从河谷到山顶的高差达3000~4000m,形成寒、温、热3种独特丰富的气候,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数百种植物有林木漆、桐、核桃、蓖麻等,药材有生漆、当归、鹿茸、贝母、熊胆、青木香、麝香等,这些丰富的动植物、药材等资源为傈僳族的生存与健康提供了保障。
2慄僳族村落长寿生态状况
中国老年学会李本公会长指出,长寿老人居住在乡村的明显多于居住在城镇的,他们普遍喜欢户外活动,饮食结构相对科学,居住地生态环境优良。云南省最长寿老人打兰弯,名列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第5名,现国内在世寿星第3名,她今年129岁,傈僳族,家住三江并流的贡山县,此外,傈僳族少年与汉族少年相比,体格明显强壮不少。现选取云南3个典型傈僳族村庄介绍其长寿生态状况。
打兰弯老人生活在贡山县普拉底乡腊咱村。贡山县位于怒江大峡谷北段,县内地势落差大,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77.2%,远远高于日本森林平均覆盖率68%。
怒江州福贡县鹿马登乡赤恒底村,位于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之间的怒江峡谷,整个地形由高山与激流的江河构成,村子附近有石月亮观景台、高山冰渍湖、高山湖等,这些湖泊由融雪形成,四季清澈见底,湖畔水草茂盛。福贡县森林覆盖率79.47%。村子里傈僳族人口约2000人,现90岁以上老人有12位。
叶枝镇位于迪庆州维西县城北部,位于澜沧江流域,是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的核心腹地。镇子处于云岭山和碧罗雪山之间,澜沧江由北而南流过全境。森林覆盖率约83%。叶枝镇松洛村人口大约200人,现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有3位。
3傈僳族民族文学中的健康生活习俗
公元800年左右,傈僳族先民就有了“毒箭射虎,草根治病,树叶止血”的传说。
《神药的故事》:“......过了一会,又爬来了一条蛇,看见那条蛇已经死了,它就盘到一棵树上去,衔了一些树叶,在死蛇身上擦了几下。不一会,那条死蛇就活过来,两条蛇一起爬走了。他觉得奇怪,就把蛇衔过的树叶拿起来。擦擦自己的脚,他觉得果然好了一些。他又摘了树枝上的叶子,擦擦他的腿、腰和整个身体。第2天,他醒来的时候,发现他已经能够站在地上了。他又爬到树上摘了一些果子来吃,还用树叶继续擦他的身体,这样过了几天,他的病不但完全好了,而且变成一个非常强健的人。他高兴极了,因为他又能够劳动了,他又可以和他的妻子见面了。他正要拔腿离开山洞,忽然想到,这棵树既然可以医好我的病,说不定也可以医好别人的病,他就把树上的果子和叶子都摘下来,带回家去了。”
《抽兰花烟的来历》:“......一天,他走到情人的坟前,扑在坟上悲伤地痛哭。忽然发现坟头上长出一株青嫩的小树,开出一朵瑰丽的白花,香气扑鼻。他好奇地摘了一片叶子叼在嘴里吮吸,越吸越香甜。后来叶子干了,他便点燃火吸烟子,味道更美。吸完后,他的病好了,精神也爽快了。于是,他把情人坟头上的小树移栽在园子里。从此,人世间就有了兰花烟,人们也有了抽兰花烟的习俗”。
《挖药歌》:“傈僳人儿啊,结伴去挖药,背个敞口背,锄把压肩窝。野鸡尾儿弯,弯拐过七山。苦树叶子扭,扭摆过七沟。去找龙胆草,又去挖茯苓,挖到一处后,又挖另一根。背篼装满了,太阳落山了......”
《采歌》:“采蕨菜呀,采蕨菜,采来蕨菜吃蕨菜;摘酸果呀,摘酸果,摘来酸果吃酸果。宁愿吃野菜,不愿卖儿子;宁愿吃野果,不愿卖女儿”。
《挖野菜》:“金竹筷子滑溜溜,龙竹碗儿黄灿灿。你真是聪明的小伙儿,你真是能干的小老幺。我跟你去找菜,才找到了嫩嫩的山菜。我随你去打水,才打着了清清的泉水......”
4傈僳族生活习俗中的康养元素分析
自战国时期的氐羌部落发展到现在约80万人口的族群,傈僳族人民为了民族的繁衍生息,过着常年穴居山洞、迁徙行猎的生活,不断与各种疾病作斗争,从而积累了丰富有效的医药知识。他们不仅能利用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防治疾病,而且还栽种一些常用的药草。在清代,有不少文献记载了傈僳族“取山中草木”,制作“和合药”,能使“男女相悦”“跬步不离”“终身不解矣”,虽然有夸张的倾向,但也说明傈僳族善于用药养生。傈僳族中,一般人都有一定的药物和保健知识,能够自己治疗许多疾病。在傈僳族地区经常发生的跌打损伤、毒疮、发炎、肠胃病和一些疑难杂症的药物治疗方面,傈僳族人逐渐摸索出一套宝贵的具备显著疗效的医病技术。傈僳族尼扒(巫师)通常比一般人具备更为丰富和精湛的医药知识,他们兼通天文、地理、历史等多学科知识,还能通过心理疗法治疗人们的身心疾病。在傈僳族的民间医疗中,“神、药两解”的疾病治疗方法运用普遍,在他们每3年举行祭天活动中,所唱述的祭词—《祭天古歌》里,就有指导人们如何用药材治疗疾病的“乃词托俄”——《药书》。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与预防治病的实践中,傈僳族发明创造了光辉灿烂养生文化,现介绍其文化及现代医学原理如下。
4.1火灸法
火灸法采用药线点灸穴位,疗效神奇。它需要2种最基本的要素:神火线、火。神火线使用葶麻的外皮纤维,根据病情及火灸穴位制成不同粗细,神火线采用多种具有芳香、辛散、辛凉、辛温、善走窜经络功能的药物经过特殊加工而成。神火线点燃后,用点着的火线头迅速烙主穴,再烙配穴。每次3~5个穴位。此法可温经、通络、健脾、和胃。一般情况下,火灸法1~2次即可治愈。药线燃烧时,产生一种物理因子红外线,这种红外线可促使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火灸时的红外辐射可为免疫功能提供必需的能量,也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从而将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
4.2自然疗法
窝棚生孩:是云南省丽江地区傈僳族的一种生育习俗,即在产妇临产前,丈夫叫上亲朋好友,上山选一个风景优美、空气清新的地方搭一个窝棚,并准备好生活必需品,之后,将妻子安顿在窝棚内生孩子。孩子生下来后,丈夫鸣枪宣告婴儿的诞生,并打猎给妻子补充营养,还要给孩子缝一套兽皮衣裳。直到孩子满月之后才一同回到原先的家。据说,窝棚生孩能使孩子一生下来就与大自然环境亲近,听风声、水声及野兽的吼声,喝到由野兽肉汤催化出来的乳汁,婴儿会强健聪明。山中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和芬多精的含量都很高,现代医学证明,负氧离子可以改变机体反应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并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芬多精具有抗菌效果,能净化空气、降低污染,对身体的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有相当的协助。因此窝棚生孩对产妇和婴儿身心健康有益,具备科学性。
4.3音乐疗法
“摆时”系怒江傈僳语中的“自由地说、唱”,是男女青年在山野对唱的山歌。傈僳族男女有吹叶子的爱好,在劳动之后,随手摘一片树叶即兴吹奏,声音清脆嘹亮,很适合表现劳动后喜悦、欢快的情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研究发现,唱歌能降低压力荷尔蒙水平,并改变内啡肽水平,产生愉悦的情绪。
4.4食疗法
傈僳族经常食用野菜、野味等绿色食品。他们居住地区的高山、峡谷地带被傈僳族当作菜蔬食用的野菜多达近50种,如大蕨菜、白花菜、山蕨菜、妙不妥俄漂(傈僳语,刺老鸦之类)、松茸、吃密、自密、白罕密、补五密 (鸡枞)、密尼、罕那波及羊肚菌等。此外,他们经常食用的漆油补虚壮阳,杵酒开胃健脾、助兴提神、舒筋明目,苦荞粑粑清凉解毒。漆油是漆树籽提炼的油,富含多种营养成分,热量高,含漆树苷、黄酮类、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及少量蛋白质等,易被人体吸收。杵酒为玉米糁、小米等做成的甜白酒,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度数很低,营养很丰富,是老少咸宜的饮品。傈僳族经常饮用核桃仁茶、麻籽茶、一把伞茶等,具备滋补润肺、润燥滑肠、清爽提神、清凉解暑的功效。核桃仁茶中含有炒黄的核桃仁粉、糯米粉、以及鸡蛋、漆油、盐,味道醇香而独特,有滋补润肺之功能。傈僳族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事物本身就是药物。如蜂儿煮稀饭、鸡肉稀饭可增加蛋白质,滋补壮气;核桃仁煮稀饭润肺化痰;粟果凉粉解暑;杉松果可以打虫;苦荞可以减肥;清炖火塘猪是久病体虚的补品;“夏拉”鸡、竹鼠焖酒能追风除湿;山白鼠肉能治气喘干咳;蜂儿焖酒壮腰补肾;青刺果油清凉消炎;漆油止泻;明子火烧肉可以泻火;苞谷花能帮助消化。此外,傈僳族还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了一套药膳食谱,如阿那波炖猪脚、猪腰子包茴香籽、山药炖心肺、百合拌蜂蜜、羊油红糖炒米酒、羊肉炖当归、肝子蒸蝉菌、猪蹄炖牛蒡叶根、鸡肌根炖心肺、地蜂子炖猪脚、茴香根煮腰花等。傈僳族认为这些食物既能达到补充营养、调节或改善其生理机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目的,还能起到单纯药物不能起到的作用。
傈僳族使用的特殊蒿枝筷:即用枯蒿枝制成的筷子,一般在扫墓或野餐时使用。这种筷子制作起来非常简单,随用路旁的枯蒿枝,用刀或手磨去节痂即成。据说蒿枝筷不仅制作简单、方便,且枯蒿枝有消毒作用,是一种极卫生的筷。现代医学证明,青蒿的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倍半萜、香豆素、黄酮类化合物等,其中,挥发油、倍半萜类化合物是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白蒿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主治肿热咳嗽、咽喉肿痛、湿热黄疸、热痢、淋病、风湿痹痛、吐血、咯血、外伤出血、疥瘌恶疮等疾病。
4.5温泉洗浴法
“春浴节”:又称澡塘赛歌会,是傈僳族传统的盛会。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府六库城出城向北约12km处,有一片闻名遐迩的天然温泉群,即登埂澡塘。温泉共有16处,因此也被称为“峡谷十六汤”。十六汤温泉水质清澈,散发着淡淡的硫黄味,最热的地方甚至能煮熟鸡蛋,很适合温泉疗养。登埂的春浴节已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史书记载:“热水塘无人户,每年春节土人群聚于此入浴。男女老少来会者五六百人,各携带寝具、炊具、食物等进行数日沐浴治病”“每年春初汉夷聚集洗澡对歌”“年关后的十日之集合,名为澡埂会,到温池沐浴,男女混杂,口歌脚舞,人民一年之俱乐斯会也”。近年来,每年春浴节至少有数万人参加。一直以来,春浴对傈僳族群众来说是一种去秽迎吉、除病保健、革过自新的圣洁、文明、卫生的行为。每年阳历12月到翌年1月,傈僳族群众自带行李、干粮来登埂温泉驻住1周左右,参加一年一度的“春浴节”。
现代医学证明温泉热浴可以温泉热浴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活络筋骨,减轻酸痛,温泉中的钙、镁、钠、硫等化学物质有软化角质、美容、预防皮肤瘙痒、妇科病、关节炎、胃肠道疾病等作用。
4.6药浴法
腾冲地区的傈僳族妇女坐月子期间一般都会进行药浴。妇女分娩后第10d,用九里光、狮子草、钱麻等几十种草药(当地叫洗澡草),煮水来洗澡,先熏蒸一会再用药汤搽身体各部位,这些药草具有舒筋活血、止血止痛的作用,帮助妇女驱风去瘀、补身强体、促进子宫收缩,风湿、关节痛、恶露不息均能一洗了之。10d天洗1次,1个月洗3~4次。
中医药理表明:九里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狮子草可祛风、活血通经、解毒消肿;钱麻可祛风、解毒。
4.7洗滴法
傈僳族的洗滴法主要用于治疗眼科疾病及五官科疾病。经济实用。傈僳族在长期打猎的生活中难免会意外受伤,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伤口感染。为促进伤口快速愈合,傈僳族常用新鲜篙子叶(野艾叶)泡水清洗伤口,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细胞代谢,提高抗病能力,加快伤口愈合。篙子叶为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民间习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水煎剂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傈僳族常用新鲜野葡萄藤汁吹滴患眼,治疗眼疾。采新鲜野葡萄叶,洗净切碎后,榨汁,用汁吹滴患眼,野葡萄藤汁可以清热、消肿、解毒。此外还用新鲜苦马茶叶果汁滴鼻驱除蚂蟥等,其作用为杀菌消炎、驱虫散毒。
5森林康养中应用慄僳族健康生活习俗的意义和措施
首先,提高人们对傈僳族健康生活理念的认识。慄僳族丰富有效的康养知识是对我国中医知识宝库的有益补充,更是进行森林康养的良好素材来源。可采用文献查找、遗产挖掘、媒体报道、旅游宣传、森林康养等多种方式推广慄僳族的健康生活理念,使人们从中受益。
慄僳族健康生活理念应注重和现代医学相结合。慄僳族的语言文字和汉语相差较大,沟通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注意运用循证设计去证明慄僳族的健康生活习俗的科学性,可使其健康生活习俗为其他民族所了解和接受。
将慄僳族健康生活习俗应用到森林康养实践中。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农村的建设,大多慄僳族人已经搬离了原来的深山,居住于乡镇等处,慄僳族与汉族的沟通交流日益增多,本民族的一些习俗也在逐渐改变,如今年轻的慄僳族人饮食基本已经汉化,不再费心制作健康绿色的传统饮食,一些好的节日习俗也渐渐淡化,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应用,慄僳族宝贵的康养财富会逐渐消失,这对我国的森林康养事业来说是不小的损失。
6结语
综上所述,慄僳族之所以有丰富有效的健康生活习俗,与其民族历史、行猎生活、语言文化分不开,其他少数民族也有不少有益身心健康的习俗可以用于森林康养中。我国的森林康养状况和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发展中阶段,如果能吸收少数民族生活中的健康养生理念,将其应用于森林康养中,可以促进民族之间融合交流,增进民族团结,并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森林康养水平。
参考文献
[1]周彩贤,南海龙,马红,等.森林疗养师培训教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马春,马玉芬,王德靖,等.傈僳族简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3]斯陆益.傈僳族文化大观[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3.
[4]邓阿冷.傈僳族民间故事[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
[5]左玉堂.傈僳族文学简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4.
[6]杨玉琪,贺铮铮.傈僳族医药简介[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4.
[7]欧光明.中国傈僳族[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
[8]李灿光.迪庆傈僳族药用植物图鉴[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20.
[9]杨荣交,崔思栋.陇川县傈僳族“上刀山,下火海”参与者心理特征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16):5-6.
[10]张福蝶,丁蕊,张英.云南省香格里拉县小学汉族与傈僳族体质健康现况比较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11):85-86.
期刊:现代园艺 2023年 第02期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转载相关文章,仅用于传播森林与健康信息,不做商业用途。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往期推荐-